武穴余川镇乡村医生熊帮侯一生奔走村寨 一心守

摘 要

  46年,他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履行着一名乡村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,他朴实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,因为他在工作中享受着悬壶济世的成就感,他总说自己的工作平凡,一生一如

46年,他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履行着一名乡村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,他朴实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,因为他在工作中享受着悬壶济世的成就感,他总说自己的工作平凡,一生一如既往地穿梭于田间地头,真诚地坚守在维护乡亲们健康这块阵地上,任劳任怨,无私奉献,无怨无悔。

他就是熊帮侯,男,出生于1958年10月,今年63岁,汉族,中共党员,武穴市余川镇十里村人,现为太平片梅宕和上汪宕村卫生室医生,负责武穴市海拔最高的7个村的诊疗和公共卫生防治等服务工作。1975年10月从事赤脚医生工作的熊帮侯同志,出生医生世家,46年来,他为了使大山中的村民们身心健康,常年奔走在村寨间行医、普及健康知识;他舍小家顾大家,守护山里乡亲的生命健康;把病人当作亲人,全心全意为村民群众的健康着想,以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,赢得了百姓的认可。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“保护神”,他扎根山区永不悔,默默地奉献山区卫生事业,先后被武穴市卫生局评为“优秀乡村医生”,余川镇卫生院评为“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”,余川镇党委政府评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。

熊帮侯(图左一)

赤脚医生,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的一个名词。

1975年,17岁的熊帮侯初中毕业,当时在村里系为数不多的有学历的人,那时,村里交通不便,村民经济很贫穷,缺医少药,熊帮侯目睹了乡亲们求医难的现状,就跟着父亲学习了基本医疗技术,通过在外培训学习,具备了独立行医的能力,1975年10月,熊帮侯成为十里村的一名“赤脚医生”。

当年村民生活贫困,医疗条件极差,面对低矮、破旧的村卫生室和仅有的“老三件”诊疗设备,熊帮侯也有过失落和彷徨。但当他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时,便暗暗下定决心:硬件不足软件补,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。从十几岁开始学医、行医,再到土坯房里坐诊看病,熊帮侯的村医生涯,这一干就是46年。

作为一名乡村医生,熊帮侯几十年如一日,坚守在平凡的乡村医生工作岗位上,他总是有求必应,背着一个简单的药箱,风里来雨里去,走村串户,把青春和心血献给了基层医疗工作,真正成为当地群众的健康守护人。在基层乡村医疗战线,他以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己任,把救死扶伤诠释得淋漓尽致。

“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!何况我所救治的患者都是我的父老乡亲。”熊帮侯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,无论风霜雨雪,无论白天黑夜,无论老幼贫富,他总是随喊随到,不讲价钱、不提条件,有钱看病,无钱也看病,近五十年如一日。村民饶大叔患有精神分裂症,无人照顾,失去了劳动能力,家庭条件极为贫困。经过熊帮侯免费上门送医送药治疗后,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,现在身体状况大为好转。

村卫生室面向的是农民群众,面向的是弱势群体。在熊帮侯的村卫生室实施了“减、缓、免”的收费规定: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,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;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,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,长年累月,救死扶伤,无怨无悔。

从2010年医改起,卫生局就把乡村医生收编统一由乡镇卫生院安排诊疗工作,熊帮侯同志就响应政策,由卫生院安排,哪里需要哪里搬,总是被安排到工作最艰苦的地方,群众最不信任的地方,在9年的时间里,先后在蚂蚁河、龙腰、芦河、车坊、梅宕等卫生室工作,每到一处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拥护,公共卫生工作总是名列前茅。他说,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,他就是一名基层医改的主力军队员,为辖区内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与乡镇卫生院的一起开展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,建立居民健康档案,并随时答复村民们的健康咨询。在2003年“非典”时期、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他走村串户,免费为村民派发中药并耐心细致地讲解疾病防控知识,确保了村民的身心健康。

46年来,不论春夏秋冬,不论白天黑夜,村民们的病痛是他最挂心的,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。哪家有人病了,一个电话过来,他立即骑着摩托车上门诊疗,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救治,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,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镇医院。

2012年4月的一天傍晚时分,一个病人高烧不止,电话催促,由于白天过度疲劳,心急的他不慎骑车倒在了路边的沟里,右手即时疼痛难忍,失去知觉,经检测为右手桡骨严重断裂,他总是想到到有很多病人在等着他,就选择在地方医院动手术,刚休息一个月,他就带病投入到工作中去,骑车到处行医。屋漏偏逢雨,哪知道未康复的右手又复发了,经检查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,再经过两次手术,右手只能勉强做一些基本手活,手臂呈弯曲状,但他从不间断地想病人所难,为病人治病,直到2018年11月退休时,右手还是经常发痛,简直成了残疾人,招来了儿女们的满腹埋怨,就这样熊帮侯一心守护着乡村群众的病痛,一生忘不了山区的卫生事业,最终成了残疾老人。

退休后,乡镇卫生院领导又登门拜访了他,返聘他到海拔有800米高的太平7个村的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,那里条件设备艰苦,群众居住分散,道路崎岖不平,生活寂寞难耐,没人肯工作的地方,成了每位领导难以解决的难题。熊帮侯同志还是那个一心想着病人的本色,答应了领导的请求,带着老伴,背着行囊,辞别儿女,抛弃幸福,毅然来到与家相隔40里的太平山区,干起了一生也不舍的事业。与老伴一起每月只有2千多元的工资,真是一辈子行走在村寨间的山路。

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,他一个人守护着山里的公共卫生服务,工作难度可想而知。他与老伴一起,与领导并肩奋战,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,三年来,他在太平山上,每天上午在梅宕卫生室,下午在汪宕卫生室,从不间断风雨无阻,赢得了百姓的口碑,赢来了群众的信任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